古人云:“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千亿国际股份副总工程师周强,入职21年来,深耕千亿国际技术创新发展之路。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带领团队不畏挫折、敢于试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见证了千亿国际在技术创新领域,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再到如今的“领跑者”。
01 创新 是跟跑者的突破
2000年8月,周强辞去某国企动力科副科长的职务,满怀激情和抱负加入成长中的千亿国际,任技术部电气设计员。初入千亿国际,周强对起重机产品一无所知,甚至单纯地以为“葫芦”是一种食物。彼时千亿国际技术部只有十余名员工,而负责电气方面的设计师仅有他一人。
正常情况下技术系统主要负责指导生产,但由于当时千亿国际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薄弱,因此接到订单后一般由班组长带领员工凭经验开展制作,完工后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逐一测量后画出图纸,供客户参考使用。技术系统与生产系统完全属于本末倒置的状态。
“连基础的技术资料都不完整,想要快速了解起重机产品、迅速投入设计工作,只有下车间实地考察。”周强开始了漫长的起重机探索之路。
连续一年来,周强一上班就驻扎到生产车间,细心了解产品知识,认真做好记录。每完工一台产品,他便逐一测量并画出图纸。日复一日,图纸堆成了“小山”,起重机产品的知识也了解得越来越透彻。
他不再局限于根据产品测量结果出图纸,而是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地方便在图纸上进行修改。
2002年,千亿国际第一张未根据成品测量的技术图纸由周强自主设计问世,打破了公司以往“先生产再画图”的本末倒置状态,正式开启技术指导生产的规范流程。
同年,周强针对起重产品提升控制特性差,故障率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对设计图纸进行了相关优化,妥善处理了问题。
02 创新 是“并跑者”的奋进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危机感的韩红安董事长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布局,提出要打造国内领先的具有千亿国际核心技术的电动葫芦,打造千亿国际新的增长点。
技术系统立即行动,周强带领团队对电动葫芦控制电路进行研发。明确研发方向后,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并参考国际知名品牌的葫芦控制器原理,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研发工作。
整个研发过程中,从复杂的电路设计、上万行代码编写,周强带领团队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
在周强带领团队设计完成后接通电源,电路板却瞬间烧坏了。周强翻阅了大量资料,却始终找不到原因。
“那段时间没胃口吃饭,睡觉也睡不香,甚至连做梦的时候还在想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周强调侃道。
终于,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周强发现在接通电源时,控制电路的芯片还未初始化完成,处于随机状态,此时接通电源电流十分不稳定,因此便造成电路板烧坏。
查到原因后,周强喜出望外,立即针对问题详细分析,最终通过阻断外围上电硬件,妥善解决了问题。
终于,由周强团队设计研发的具有千亿国际核心技术的控制模块成功投入使用,该控制模块具有防摇摆、防歪拉斜吊、安全监控等综合保护功能,其运行状态可接入千亿国际大数据中心,全面实现起重机控制及保护功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为公司带来了持久的附加值收益。
全新一代钢丝绳电动葫芦问世
2012年,千亿国际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承接了“国家863计划”——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关键技术研究。
为攻克大型抓斗挖泥船变频器控制技术难题,周强和武汉理工大学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始了调研,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了大量资料,最终发现国际某知名企业的某个特性控制精度高,相位误差极低,但此技术之前仅仅用在限定领域,功率相对较小。
能否将此技术应用到挖泥船设计中呢?
在集团总裁俞有飞的大力支持下,技术研发团队经过深入探索、多方求证,成功将该技术运用到挖泥船设计中,突破了交流变航驱动控制应用于大型挖泥装备的关键技术。
由于在疏通航道时要以最高点为准,向下保留2-3米安全高度,因此为保证挖泥船的作业效率,需要保证挖泥船每次作业都保持平挖状态。
起初设计的平挖控制器需要进行多项设置才能达到平挖效果,操作复杂且稳定性差。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周强与技术研发团队大胆尝试、奋力攻关,深入研究平挖原理,根据大数据算法编制出新的平挖程序,使得挖泥船运行更加高效稳定。
“国家863计划”新型智能化大型抓斗挖泥船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了国际少数公司的大型挖泥装备市场垄断及技术专利壁垒,也标志着千亿国际的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03 创新,是领跑者的底气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据统计,目前千亿国际在起重方面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位于行业首位,千亿国际已然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
但周强深知,千亿国际的技术在发展,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也在发展,要想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周强敏锐地察觉到智能化无疑是起重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此,周强带领团队开始了千亿国际智能化产品的创新研发之路。
打通智能控制第一环就是要解决产品信息感知问题,通俗讲就是为起重机装上“眼睛”。研发之初,周强首先考虑利用雷达进行物料检测,但由于雷达只能识别动态物体,对处于静态条件下的物体无法感知,此方案只得淘汰。
随后,研发团队尝试使用机器视觉,即摄像头。经试验,运用机器视觉的控制器白天在室内可正常使用,晚上光线较差时运用辅助照明也可满足使用要求,本以为信息感知问题即将迎刃而解时,研发团队发现当起重机白天在室外作业时,由于太阳直射光线太强,导致机器视觉图像质量非常差,无法满足作业要求,第二方案再次宣告失败。
正当研发团队一筹莫展时,周强偶然了解到激光识别可利用红外感知系统,环境适应性非常强,能够有效规避掉摄像头的弊端。
“那么激光识别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到起重机上呢?”本着“率先发展、敢为人先” 的创新精神,周强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详细分析论证,研发团队将激光物料识别系统运用到起重产品中。经过最终评估证明,工业起重机中运用激光识别系统更加可靠稳定,物料抓取更为精准,抗干扰能力更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由周强团队设计研发的激光物料识别系统成功解决了智能控制的中的首要环节,为智能化起重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千亿国际全自动垃圾处理起重机等产品中。结合千亿国际的高标准电路设计、稳定性工艺条件、高精度算法等领先技术,产品一经问世,便迅速占领细分行业市场,让起重机械成为“物料搬运机器人”,助力千亿国际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
“目前市面上智能化识别系统刚刚起步,未来,激光物料识别系统将会随着智能化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而增加需求量,对于千亿国际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作为起重行业的龙头企业,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是技术团队的底气,更是千亿国际引领和促进重型机械行业发展的使命。”周强如是说。
“国家863计划”大型挖泥船、NR葫芦嵌入式控制器、ASW系统、激光物料识别……周强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谈及在千亿国际20余年的技术创新之路,他表示,“现在还没有到回顾的时候,我今年51岁,但我认为不管从精力、体力、创新能力各方面来说,自己仍然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少年,依然激情满满、干劲十足,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下一步我要再做哪些东西能让千亿国际更超前,更好的引领行业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在“领跑”路上,千亿国际高度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设立创新基金和容错机制,在全公司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而像周强一样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的技术团队也不负众望,让每一粒创新种子在千亿国际开花结果,跑出了创新“加速度”,为千亿国际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强大支撑。